孩子被功課和考試困擾 媽媽的心聲:政府在哪兒?

親子

發布時間: 2017/11/17 12:55

最後更新: 2020/05/18 12:48

分享:

分享:

我是以媽媽的身份去表達我對功課/考試的看法。幸運地我曾經有機會擔任功課輔導老師,至少讓我在有基本認知及體會下去表達我的意見。

現在已是一子母親,也適逢明年也是兒子入讀小一的新階段,從當了母親之後就一直有擔憂兒子將來應付功課考試的壓力,好像作父母的,都只能被動地去接受現實,或像期望大抽獎的結果是入讀一間少功課少考試的 「happy school」。

我從前也是就讀傳統的小學,功課多也有大小測考試,但卻不會像今天小學生的情況,功課要做到深宵,程度也不符合學生所能,要常靠家長協助。

當年我讀書的年代補習還未算很普遍,補習費也是要考慮的,但卻不會因為沒有補習而影響進度,雖然父母也幫不了,但因為程是可以自己應付,也會問問同學,所以功課都是可以自己完成,在不用做到通宵達旦。而考試雖然有壓力,但更期待考試時的早放,也不用像今日的家長般要高度警戒,考試期間與世隔絕。

【延伸閲讀】日本小一學生日常 居日港媽:阿仔只有兩版功課

我都會常反思是我們的父母當年的教養方法不同,還是當年的教育還是「正常」,不過再因最近幾年接觸到小學的功課時,我也驚訝那程度確實需要家長協助,而測驗考試好像已經非學生個人的事,家長也需要「參與」其中,在溫習過程中協助學生。

當然,我也同時對這情況反思,是真的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不能獨自面對程度深的考核內容,還是家長自己不願放手,希望孩子不只是順利過度考核,而是期望孩子能有「最好」的成績?

身為媽媽,我已經不太能分清狀況,唯有當兒子也進入小學時,才知道我是否可以「放手」。但現時的讀書風氣又是何時變得這般緊張?功課考試又為何會變質?變成是競爭的工具,成績就是一切的狀況?

怪獸家長不是無因地產生,都是因為要跟著風氣走,教育制度的「退步」,讓父母們看見的只有成績才是唯一反映才能的指標,而能「出人頭地」的方法只能在入讀「名牌」學府後才有機會達到。好像孩子的人生,只能取決於入讀那所學校。

其實最諷刺的,是當很多人甚至是政府官員都認為外國的教育制度較好而送孩子出國讀書:功課考試少、壓力少、按學生能力施教,政府卻從沒有想過要改變自己的教育制度,挽留人才。可以去「改變」的,都只有那些富裕的家庭,可選擇讓孩子出國留學與否。

【延伸閲讀】愉快學習在香港是一種奢侈品

當一個教育制度可以扭曲了很多父母的價值觀,不夠堅持或已經被「洗腦」的父母,就漸漸變成「怪獸」,連父母自己都認不出自己時,政府在哪兒?

而每天因為被孩子的功課同考試忙得團團轉、沒了親子時間、失去了夫妻交流的家庭也變得普遍,有的甚至變得家庭不和,而學生因家庭學校兩邊受壓而自殺時,政府在哪兒?

我希望兒子能愉快地學習,學校能配合嗎?

我希望兒子能按自己能力完成功課,不求分數,學校會明白不催谷嗎?

我希望兒子在盡了努力考試時明白分數不等於能力,學校同意嗎?

我希望兒子在求學時間不是只有功課及考試,還有師友關係的建立、尋求興趣的機會、信心價值觀的建立,學校鼓勵嗎?

身為父母,我不能夠只把問題歸咎於政府、教育制度,我亦堅信守護自己的家庭孩子不被社會風氣影響是父母的責任,但改善教育制度、建立正面健康的教育觀,不是政府的責任、需要帶頭改變的嗎?

當政府想聆聽各界對考試及功課壓力下兒童的權利時,也請聽聽我這位媽媽的心聲,我也很想繼續守護兒子的權利,但更需要政府及社會的支持!

文章獲維護家庭基金好爸爸中心授權轉載。

撰文 : 李敏華 維護家庭基金項目發展主任